央视有个节目叫百家讲坛,从2001年开播到现在,争议从来没断过。说它是争议最大的节目,一点不夸张,因为它把一群学者推上明星位置,结果这些人在走红后,全都挨过骂,有的骂声还特别大,甚至闹到人身攻击。
节目一开始是科教频道推出的,本意是把大学讲座搬到电视上,让大家学点知识。早期请的都是大牛,杨振宁、李政道这些人,讲的选题也高大上,物理学、历史啥的。
但收视率惨淡,2003年央视开始考核收视,节目差点被砍掉。后来转型,找阎崇年讲清十二帝疑案,一下子火了。从那开始,百家讲坛就成了推星平台,阎崇年、易中天、于丹、王立群、纪连海这些人,全靠它红了。
但红了之后,骂声一片,学术圈说他们媚俗,网友说他们胡说八道,还有人直接动手打人。节目本身也挨批,说是把学术娱乐化,毁了国学。
展开剩余85%2001年科教频道刚开,百家讲坛是其中一档,定位是面向知识分子。制片人高峰想的是,大学讲座受欢迎,就抄过来。第一个上的是杨振宁,讲美与物理学。编导扛着机器去高校录,啥棚子都没有。
后面请了丁肇中、周汝昌这些人,选题重口,门槛高。结果观众少得可怜,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这个频道有这节目。
2003年央视抓收视率,百家讲坛垫底,和读书时间、美术星空一起惨。节目组慌了,停播一年转型。把观众定位降到中学水平,砍掉高端内容,试着请李银河讲女性主义,王蒙聊红楼。
还加了三分钟片头导引,但收视还是低。2004年专注人文,推出水浒、天文、电影史系列,收视回暖,但不稳。
阎崇年是第一个救场的人。他是北京社科院研究员,专攻清史。节目组找他讲努尔哈赤,他试了试,效果好,就扩展成清十二帝疑案。2004年播出,收视爆棚,因为那时清宫剧热,像还珠格格、康熙微服私访记啥的,大家好奇真历史。
阎崇年讲得有悬念天天配资网,先抛问题,再解谜,观众爱看。他的书本来印200本卖136本,节目后卖40万册,DVD卖一万套。他从坐冷板凳变成百万富翁,粉丝从小孩到老人都有。但红了没多久,骂声来了。
有人说他美化清朝,忽略了屠杀。2008年10月5日,无锡签售,一个叫黄海清的年轻人上前扇他耳光,说阎崇年为非正义战争开脱。
黄海清后来发帖解释,说阎讲清兵掳掠时面露喜色,没人性。事后黄被拘,阎血压高了,伤心坏了。学术圈也批他,讲的都是帝皇花边,不是真学问。
节目组从阎崇年身上学到诀窍:借热点,制造悬念。制片人万卫上任后,调整定位,服务大众,不是精英。开会定下规则,推人为主,历史国学系列化。编导分组找人,海选老师,校园网发公告,院系推荐,学生口碑。
早期难找,康震忙着学生工作,好说歹说才给光盘。找来的人得过三关:学术根基、口才、人格魅力。
试讲后还得磨稿,放下身段,通俗讲,像给中学生上课。编导内部先比演讲,再跟老师商量怎么埋扣子。结果捧红一批人,但这些人红了就挨骂。
易中天是最出圈的。2005年节目挖他,先讲汉代风云人物,2006年到2007年讲品三国,52集。易中天口才好,用方言调侃,讲诸葛亮像帅哥,打电子游戏啥的。
播出时是午饭时间,家家看,签售西单人山人海,15辆警车维持。他的书首印55万册,年入800万,上富豪榜。媒体追着他采访,对话、面对面啥的。但骂声更大。葛红兵写文批他庸俗化,品了小意失了大义。
粉丝在贴吧互怼,一方说葡萄酸,一方骂垃圾教授。学术圈说他娱乐化解读,毁了三国。易中天回应,说风格就这样,不喜欢别看。但争议没停,匿名信曝央视霸王条款,捆绑出版权,虽然后来澄清了,但名利交易的质疑一直有。
于丹紧跟着火。2006年国庆讲论语心得,万卫亲自找她,她是传媒出身,口才强。讲得结合现代生活,朴素解读。书首发签12600册,两个月卖250万册。媒体放大她一切,父亲教国学被说成四岁读论语,捐书被批抠门。
但最大骂声从学术圈来。十位博士联名帖,说她门外汉,古汉语不及格,鸡汤化国学。出书解毒于丹,批她传播错误思想。网友说她麻醉人,不是普及是媚俗。
于丹上锵锵三人行啥的,回应说只是让老百姓懂点经典。但2012年北大主持昆曲,被哄下台。
王立群讲得儒雅。2005年海选出来,讲项羽、吕后创收视纪录。他的风格沉稳,不像易中天调侃。早年苦日子,13岁拉车装砖,饿肚子教书。但也挨骂。讲司马相如和卓文君,说骗财骗色。
邛崃文史专家开会反驳,傅军生气,说诬蔑古人,伤害当地感情。王立群拿文献证明,但对方说他是炒作博收视。纪连海讲得激情,像说相声。
2006年讲和珅,破收视冠军。早年赶马车教英语。但批他夸张,讲袁崇焕落泪,被说表演。走红后演电影、上综艺,但学术圈说他不是教授,中学老师讲历史不专业。
节目火了两年,2005到2006年收视顶峰,仅次同一首歌。主讲人变明星,讲座到处请,学校争荣誉。但争议本质是节目把学术大众化。万卫说,定位初中水平,给不读书的人看。
结果批它三无:无学术、无学理、无学者。李浩说不认专家认口才。北邙山樵批阎讲花边、易讲官场、于丹按摩,跟国学无关。傅元峰说不断制造易中天于丹。节目被指一言堂,没对话辩论。2008年有网友录民间版讲岳飞,点击高,被视为冲击。
2008年后,节目下滑,收视跌十名外。新主讲蒙曼、马未都没大火,易中天回讲诸子百家也没救。主持人匮乏,试新方向如红旗渠、单田芳讲林则徐,不行。根本问题是人,找不到特色主讲。
互联网起来后,优酷2012年推高晓松脱口秀,他讲奥斯卡潜规则。罗振宇用相机录罗辑思维,说互联网放大个体,百家讲坛靠几个人。自媒体兴起后,百家讲坛成老黄历,现在深度内容多,但观众碎片化。
到现在,百家讲坛改版多次,选题广了,讲科技、健康啥的。但争议没停,网友还挖旧账,说它毁了学术。网上搜一搜,满是吐槽帖,有人怀念易中天时代,有人说现在鸡肋。
总之天天配资网,这节目争议大,捧红的人全挨骂,反映文化传播的尴尬。它像个老江湖,火过一阵,现在看,教训比荣耀多。
发布于:河南省传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